我叫方学友,来自浙江某制药企业。进入公司的6年时间里,我的工作分成了3个阶段:第一阶段:从事仪器仪表校验工作;第二阶段:从事硬件运维工作;第三阶段:17年4月起从事数据工作。前两个阶段对我个人的挑战较小,在第三个阶段的数据工作中,我遇到了重重困难,却也在磕磕绊绊中一一克服,职业发展也有了质的变化。
数据工作启动—— 17年4月,刚转到数据岗位的我,接手了第一个任务——学习finereport。当时学习finereport是出于测试产品的目的。通过学习帆软社区的产品教学视频和问答模块的问题搜索,我很快就上手了试用版的功能。
迷茫的半年时间—— 18年年初,公司正式采购了finereport企业版,我正式开始了报表开发工作。令人失落的是,当我把制作的demo给业务部门领导看时,效果并不好。业务部门的领导更像是看个热闹,不相信这个东西能帮他解决实际问题,因此提不出需求。 当时运营部总经理的想法是走“自上而下”的路线来推广工具,先围绕老板的需求来做。比如运营部总经理拿到某次会议上大BOSS的总结PPT,让我把PPT的内容开发成报表。因此当时的开发工作是零散、片面,不成体系的,个人能力也很难提升。这种工作状态持续了半年时间,每天都很迷茫、郁闷。
抓住“救命稻草”—— 到了18年6月,我的工作还是没有突破。再这样下去,这份工作真的难以继续。在帆软社区学习产品操作时,我留意到了一门“数据运营官”课程。希望学习一些方法论,让工作有个好的开端。 我属于比较慢热的,在学习的时候要重复看几遍才能有深入的理解。课程中讲到了数据工作的两种路径,一种是”自上而下“(从高管往下推),一种是“自下而上”(抓住基础业务,往上影响)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,我更倾向于“自下而上”,抓住基础业务。当时商务部正好有一个线上流程审批的需求,我主动接下了这个需求。最初,我并不了解商务部的具体业务,随着业务调研,很快我就掌握了业务逻辑和细节。商务部的审批环节涉及到的人分布全国,本来需要审批的单子是以快递的形式在全国寄来寄去的,在审批系统上线后,大家在线上输入密码签字就可以了。其中,政策变更审批的平均速度,从7天缩短到了1.5天。 18年的年底,总裁了解到了商务部的数据化成果,在各个业务部门间进行了一次推广,并表达了线上做流程管控和业务分析的愿景,随后其他业务部门的需求接踵而来。从那以后,我的工作量直线上升,几乎是每天都加班到深夜,靠着一罐罐的红牛提神。虽然身体是疲惫的,但是我的精神上收到了鼓舞,每天的工作都让我很有成就感,业务部门对我也越来越信任和认可。
用FineReport搭出了“OA”系统—— 今年年初,我开发了商务部的订单系统,系统覆盖了订单业务的所有流程节点。订单系统的日常访问量在1000~2000次之间波动,后来领导发现FineReport可以实现更多应用,就把回款奖励、补差议价的业务也放到系统里。最后,文档管理等业务模块也放入了这个系统。 到了今年6月,业务部门的同事们都把我开发的这套系统称呼为“OA”系统,其实我们公司还没有上OA系统。后来我也理解了,对于业务人员来说,系统叫什么不重要,关键是能解决什么业务问题。 对于传统行业的IT人来说,与关键业务结合得越深入,不可替代性就越高。大数据的火热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,只靠单一的技术优势会逐渐丧失核心竞争力。因此,我也要感谢业务部门的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信赖,这也许就是一种互相成就吧。
决定再次转型—— 不久前商务部门的领导和我说:“每个月数据这么多,我要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业务呢?”这也让我再一次思考自己的工作:之前我的工作是让业务流程走的更高效,但对于业务的衡量和评估是不够的。而公司里也急缺从数据角度发现业务问题的职能,商务部门对于这个职能也非常期待。流程优化的工作也即将进入尾声,我决定把业务问题的分析作为职业生涯的转型方向。 今年10月,我在微信里了解到数据运营官课程推出了企业版,和我目前的学习诉求非常匹配,我再次开始了课程学习。
总结—— 在传统行业,与关键业务结合得越深入,不可替代性就越高。大数据的火热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,只靠单一的技术优势会逐渐丧失核心竞争力。
18年我做对了两个选择,一件是学习数据运营官课程,课程帮助我把数据运营的理念传播到业务部门,培养企业的数据氛围。另一件是抓住了业务部门的需求,让我与关键业务紧密结合起来。而从现在起,我将逐渐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分析上,从数据视角给业务部门提供更多价值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