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名软件事业部的普通工程师,自2018年年底入职现在的公司后,初识某司BI,并一直从事BI工具的数据可视化操作、数据抓取、数仓建设。刚开始面对此工作真的是战战兢兢,从未有过任何的学习历史与专业知识接触,入职后,同事直接发送了一份BI操作手册给我,要达到即学即上手的成效。当然获取数据这块还是应对比较顺畅,第一步调取客户方的接口,打通数据通道,将数据清洗入库,当进入BI抽取数据库中的数据,通过SQL各种查询计算等操作将需要用到的信息表存入BI数据表中,再进行建模,确定维度与度量,这第二步的操作真的应接不暇,各种苦恼,熬了多个夜晚,不断的摸索,不断的实践终于可以熟练上手了,也解决了当时项目数据可视化呈现的问题。但依旧觉得还差的很远,以下截图是当时BI工具呈现的效果:
然而事情总是始料未及,由于功能的局限,数据可视化可以简单的实现,却还不足以达到数据分析的层面,也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,以及领导的期盼,自己提升的空间,当时的自己处于非常迷茫且看不到未来方向,却又束手无策,在整个团中之中都是可有可无的,没有实实在在的个人存在价值,随时面临着被替换的风险,工作之余都在胡思乱想,自己应该怎么做,才能在这个团队中站稳?
在一边平平无奇的工作中,一边思想斗争中,2019年年初,初识FineReport,由于领导接触到了帆软,并推荐给了我,让我去好好了解帆软,并汇报结果。在多次与领导的交谈中,慢慢了解领导对我们软件事业部的规划,研发产品的定位,思想的转变,个人规划,个人定位,我们现在的工作不只是一个单纯工作,我们要将本职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去做,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想法,思考,行动力,执行力及创新。紧接着,领导又说现在我们部门人员结构中,各岗位配置都是充裕的,但唯独没有数据分析或者报表开发这个岗位。
在这一瞬间,我感觉自己又可以有新的突破了,既然在纯代码的领域,暂时无法得到质的提升,何不转换思想,在新的领域寻求突破,重新定位,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。
经过一段时间不断深入的了解帆软,通过社区自主学习帆软产品,将帆软的产品特点与我们团队做项目的经验相结合,随着科技的发展,时代的进步,智能见未来的趋势,客户需求的不断升华,将帆软的产品与我们的项目结合可以实现协同共生的理念,同时将这一思想传达给领导,得到了领导的认可。
终于在2019年5月开始,我们团队的项目中独立出一个数据小组。
随之而来的是使用FineReport给客户做一个驾驶舱,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节点,也是对于FineReport学以致用的最好检验。然后项目的开始并不顺利,为什么呢?因为客户需求并不明确,没有任何业务的描述,没有任何数据来源,更没有具体的需求点。我们只能网上各种科普去了解驾驶舱实现的思路,解决方案,解决痛点。整个数据小组每天冥思苦想,想指标,想业务逻辑,想计算方式,想前端布局,想数据来源等等,怎么才能完成蓝图设计!经历一个多月晦涩的加班时间,终于想出来了,由于第一次上手,真的算不上专业,
项目初期设计图(用FineReport简单搭建的)如下: 人事舱:
财务舱:
针对客户的OA平台(好不容易找到可以在后期提供数据源品台)做了个简单的效果:
协同舱:
合同舱:
项目舱:
养老舱:
基于以上思路的出发点,慢慢的可以开始驾驶舱的开发,在无数据源可对接的情况下,都以写入测试数据,实现初步效果展示为主。一个月后,经过团队的齐心协力,不断优化调整,终于调整出一个相对满意的版本,找客户确认时,客户了解到,原来驾驶舱是这样的,慢慢的,客户需求调研起来就比较顺畅了,确定好需求后,继续投入新的开发中,结果项目交付也是比较顺利的。当然这样是不太符合常规,但是也为我们后续的项目提供了经验。
经过连续几个月的加班加点,终于完成了整个项目,当然这也为我们后续的项目做了很好的铺垫,既然可以做驾驶舱,那也可以做大屏。而后的工作中就慢慢开启了大屏与驾驶舱的征途。
由于在我们的团队中,只有我一个人主导使用FineReport进行开发,并且在前期的阶段中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,都是以要用到什么就去学什么,长此以往,不足之处就慢慢显露出来了,所以在今年10月份果断的报名了报表学习班,跟着老师系统的学习,准备在12月份把FCRP认证考了。完成今年给自己定制的目标之一。同一时期,一个偶然的机遇,感谢公司给予的机会,有幸与帆软的项目组员一起工作一段时间,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沟通交流,让自己扩展了眼界与论专业的素养,回公司后,对自己2021年规划的目标,有了更清晰的定位。
在未来漫漫数据道路上,以数据为基石,与帆软为伴,遇见未来,协同共生!
编辑于 2020-12-23 11:09
编辑于 2020-12-23 11:14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