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学习初衷
本人就职于某省内农商行,主要负责员工管理工作,日常工作多与表格相关。此前,我曾自主学习过表格的一些基础及进阶操作,然而表格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最多仅有十几万行。对于某些极端数据而言,仅数据加载就已颇具难度,更遑论进行数据分析。我也曾尝试自学微软的PowerBi,但无奈其学习难度较大,例如DAX语言理解起来颇为困难,致使我难以坚持学下去。在学习FineBi之后,我发现数据处理可以如此简便直接,无需学习诸多高级语言,只需轻点鼠标、简单拖拽,便能迅速完成一份简易的数据分析。其学习难度较低,对于日常数据分析而言已然足够。
2、作品简介
(1)业务背景及需求痛点
业务背景:日常员工管理工作中,对于海量的数据,如何理出头绪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,这些数据之间是否符合某种逻辑,是否存在极端异常数据,这些难点除了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外,无其他可使用的手段。
具体有以下三个困难点:
1.数据维度复杂,难以构建精准的“问题员工”画像
“问题员工”的定义并非单一指标所能界定。它可能涉及业绩数据(如连续未达标)、行为数据(如异常考勤、违规操作记录)、财务数据(如异常大额负债、与收入不匹配的消费)、舆情数据(如内部举报、客户投诉)等多个维度。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(人力、财务、信贷、审计、OA等)中,形成数据孤岛。管理人员难以手动整合并关联分析这些异构数据,从而无法形成一个360度的、立体的员工视图来判断其是否存在潜在风险。单一维度的异常很可能被忽略,或者被误读。
2.异常模式隐蔽,传统监测手段容易失效
真正有风险的员工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演化性。他们可能不会触发任何硬性的合规红线,而是表现为一系列微弱的、但持续偏离正常模式的“软信号”(例如,社交圈突然变化、消费习惯突变、系统登录时间异常、某些业务操作频率显著增高或降低)。依靠人工定期抽查或设置简单阈值(如“业绩下滑50%”)的预警方式,难以捕捉这些复杂且动态的异常模式。这导致要么预警数量过多,淹没真正重要的信号;要么根本无法发现那些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潜在问题。
3.平衡监测效率与员工隐私,面临两难困境
为了发现风险,理论上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和分析员工数据。但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员工隐私和信任红线。过度监控会引发员工反感,造成“寒蝉效应”,侵蚀企业文化。同时,这也涉及到严格的法律合规(如个人信息保护法)问题。
管理人员必须在“风险洞察的深度”和“隐私保护的边界”之间做出艰难平衡。如何设计一套既有效又合规、既能发现问题又能最大限度尊重员工的数据分析策略,是其在管理和伦理层面面临的核心困境。
(2)数据来源
运用AI工具生成了100条有关员工的基础数据,以用于分析。这些数据涵盖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资产、负债、负债率、罚款金额、机构名称以及省份名称。(在实际工作里所使用的变量远不止上述9点)
(3)分析思路
明确目标:获取数据后,明确具体要分析的内容以及期望达成的目标。例如,若负债率较高,需探究导致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,分析其是否与年龄、罚款金额相关,当然,这些目前均为假设。最终目标是确定一批需重点关注的员工,因此要明确哪些员工可被纳入重点关注范围以及相应的判定标准。
数据清洗:明确目标后,首要任务是开展数据清洗工作。将年龄从数值型字段调整为文本型字段,以利于进行年龄分组;把负债率转换为百分比形式,使数据呈现更加清晰明确。

(4)数据处理
1.以年龄为横轴将罚款金额和负债率分别做折线图,其中罚款金额为左值轴,负债率为右值轴,从图中可以看出,不同的年龄对应的负债率和罚款金额呈现同步变化的趋势,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,一名员工负债较高往往意味着个人财务状况不佳,这使其更有可能出现违规操作,从而导致经济处罚,符合预期。

2.在原始数据中,新增一列用于判定员工年龄是否大于30岁,将该指标和性别指标作为横轴,纵轴设立为负债率,在对30岁以上男女负债率的比较中,发现小于30岁的员工中,女性的负债率显著高于男生;在大于30岁的员工中,男性的负债率略微高于女性,但考虑小于30岁的员工中必然有女性无法在短期内结清负债,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负债率仅比男性低了2%左右,其实只能说明男性在30岁之后负债显著增加。可能的原因:一是在小于30岁的女性中,由于外部环境的一些影响,提前消费主义盛行,导致负债率偏高;二是在大于30岁的男性中,实际负债率增加比例较高,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男性在结婚后主动背上了房贷,成为了房奴。如图。

3.将省份字段转化为地理角色,用地图展示地区的负债情况。从图中不难发现,上海、北京、浙江、广东等发达地区负债率明显较高,而甘肃、贵州、青海等欠发达地区负债率普遍较低。经济发展的情况与负债情况呈正相关。如图。

(5)可视化报告
综上所述,可得出以下结论:其一,负债率与罚款金额呈正相关;其二,不同地区的负债率存在规律性差异;其三,不同年龄、不同性别与负债率也存在关联。简而言之,若要判别一名员工的风险程度,至少需涵盖负债率、罚款数额、年龄性别以及所在省份这几个维度。据此,以 100 分为风险程度衡量值,所有员工的风险程度均可得到量化。
指标值
|
权重分
|
指标度
|
负债率风险分
|
30
|
负债率∈【0,30),记10分;负债率∈【30,50),记15分;负债率∈【50,70),记20分;负债率∈【70,90),记25分;负债率∈【70,90),记25分;负债率∈【90,100】记30分。
|
罚款风险分
|
30
|
罚款金额∈【0,4000),记15分;罚款金额∈【4000,6000),记20分;罚款金额∈【6000,8000),记25分;罚款金额∈【8000,无穷大),记30分;
|
年龄风险分
|
20
|
年龄∈【0,30)时,性别为女记分20分,性别为男记分10分;年龄∈【30,无穷大)时,性别为女记分15分,性别为男记分15分。
|
省份风险分
|
20
|
发达地区(含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北京)记分20分;欠发达地区(含甘肃、贵州、云南、青海)记分10分。
|

然而,作为看板,我还设置了若干组件。其一为员工总人数(KPI 指标卡)与男女人数(环状图),鉴于二者具有一体性,故将其进行组合;其二是员工明细表,且将该明细表与环状图建立关联,以提升使用体验;其三是各地区负债率的明细数值,同样与地图进行了关联;其四是重点关注人群,我采用了词云图,其中数值越大,对应的姓名显示越大,具有直观性。 仪表板如下。
3、学习总结
通过为期六周的系统性学习,我已对FineBI这一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有了初步了解,主要学习了一下几个方面:
基础入门:熟悉FineBI界面与一些基本操作。
数据处理:掌握数据集的核心操作,包括数据关联、字段设置、分组和过滤,为分析做好准备。
可视化分析:重点学习并实践了常用图表(如饼图、柱状图、折线图、散点图)的创建与应用以及筛选、钻取等交互功能。
实战应用:成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员工风险主题分析项目,通过多维度数据探查,验证了多个业务假设并形成了分析结论。
二、核心收获:
技能提升:具备了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和分析数据的能力
思维转变:建立了通过数据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验证假设的数据分析思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