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企业里,库存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资产。仓库大门一关,货堆得整整齐齐,老板心里似乎就有了一种“安心感”:货都在这儿,不怕没得卖。
但事实恰恰相反。库存可能是企业里最“危险”的资产。它悄无声息,却持续吞噬着企业的资金和利润:
- 卖不出去的货,慢慢变成呆滞库存,最后不得不折价甚至报废;
- 备货不足时,可能导致断货、失去销售机会;
- 库存信息不清晰,导致采购、销售、财务各说各话,企业决策被蒙在鼓里。
很多老板意识到问题后,最常见的反应是:“做几个指标看看。” 于是,仓库、财务、运营各拉一堆报表:库存周转率、存货金额、毛利率、动销率、滞销率、销售预测偏差率……数字看得人眼花缭乱。问题是——这些指标真的有用吗?
库存分析,其实不用搞得很复杂。真正的王道,是先理清三个最基本的问题:
1、我们的库存结构是什么?
2、这些库存的库龄是多少?
3、仓库里的货和账面上的数对得上吗?
01
库存结构分析
你可能会觉得奇怪:库存不就是一堆货吗,怎么还要讲结构?其实,库存结构分析的重点在于把货进行“分类”,分清楚了结构,才能避免一刀切,更方便地进行管理。
例如,按照过程控制和风险控制来分,可以分为三类:
- 原材料:用于生产的投入品,它们决定了未来的生产能力
- 在产品:正在生产流程中的半成品,它们反映了生产进度
- 产成品:已经生产完成、可以直接销售的产品,它们直接决定销售收入和现金流
除此之外,还可以按照以下6个维度来分:
- 按价值大小:用 ABC 分类,把精力集中在金额占比最高的少数物资上
- 按重要性:区分关键与非关键库存,保证核心物资不断供
- 按周转速度:划分动销、慢销、滞销,辨别哪些是现金流,哪些是风险
- 按需求特性:恒定需求与季节性需求分开,避免淡季大规模积压
- 按物理属性:易耗、耐用、易损、保质期品,决定储存方式和清理策略
02
库龄分析
光知道库存的结构还不够,还必须知道库存的时间维度。因为库存的风险并不是体现在“数量”,而是体现在“时间”。
库龄,简单来说就是库存物品在库时间的长短。它揭示了“货品在仓库里待了多久”,也间接揭示了库存的健康程度。
- 短库龄:意味着库存周转快,说明货物是健康的
- 长库龄:意味着货物销售不畅或使用不及时,风险逐渐增加
- 超长库龄:意味着库存已经接近呆滞,可能永远转不成现金
01库龄划分
不同企业对库龄与库存价值的管控程度不同,常见的划分方式为
- 0—30天:新库存,属于正常
- 31—180天:正常库存,处于合理流转区间
- 181—365天:风险库存,需要重点关注
- 365天以上:呆滞库存,几乎没有流动性,需要清理
也会有企业划分得更细,如0–30天、30–60天、60–90天、90–120天、120–150天、150–180天,以及180天以上,这种分层不是固定的,而是一个通用的参考框架(例如快消行业可能以“天”为单位划分,而机械制造行业可能以“月”甚至“季度”为单位)。
02库龄表的编制
把库存按在库时间整理成表格,就是库龄表了,它可以让库存的健康状况一目了然。编制步骤是:
1、明确时间维度:记录每批货的入库时间,按照划分的库龄区间归类
2、统计数量与金额:按照库龄区间分类,汇总库存的数量和金额,以便看到占用资金和占用空间的情况
3、结合库存结构:把库龄表与库存结构结合,分析每类库存在不同库龄下的情况,发现潜在风险
4、动态更新:库存每天在变,库龄表也要随时更新,才能反映最新库存状况,支持决策
03
库存盘点
到目前为止,我们已经有了结构和时间的分析,但这还不够。为什么?
因为库存数据只是账面数字,只有经过盘点,才能确认这些数字是否真实。
- 账实一致:仓库里的货和系统里的数是否一致?
- 发现损耗:是否有过期、损坏、丢失?
- 确认价值:哪些货物还能卖,哪些已经变成废品?
01盘点的方式
- 抽盘:抽取部分SKU检查,效率高,但只能发现局部问题。
- 全盘:对全部库存进行逐项核查,零售行业通常每月一次,制造业至少季度一次。
- 动态盘点:结合信息系统,随时监控关键SKU。
02库存判定与库存清理
盘点之后,我们可以结合库龄库存周转、销售等数据,对库存进行判定。例如:
- 长期无销量:超过90天未售出的商品;
- 库存周转率低:商品流转停滞,周转率低于 1;
- 销售贡献不足:占用仓储和资金,但销售贡献不到5%。
- 动销率:有销量的SKU占比低于30%,说明商品结构需要优化;
- 滞销天数:当前日期减去最后一次销售日期超过 90 天,应立即启动清库计划;
- 库存周转率:销量 ÷ 平均库存量持续走低,要警惕成本滚雪球效应。
举个例子,泉州市小田甄陶文化有限公司,日常在售sku有30000+,日常识别无效库存的流程是:1)呆滞时间很长、或近期销售数量只有几单、库龄很长总共出单数很少的,识别为「疑似无效商品」2)进一步核对商品上架记录,有则判定为「无效商品」3)对无效商品进行分级,做出相应的处理策略
对于无效库存的清理,主要有2个方法
- 直接移除:计算移除费用与清仓销售可能获得的利润对比,如果移除成本低于清仓损失,直接移除商品
- 清仓销售:结合库存数量、库龄、售价、广告投入、平台费用、退货率等因素,测算清仓销售的预期利润,并与移除成本比较,选择最优处置方案
04
总结
库存分析表面上有一大堆指标和方法,但真正的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:抓住结构、库龄和盘点三个基本点,再用各类指标去做延伸。
- 存货结构清楚,才能避免混淆,快速定位问题所在;
- 库龄分析到位,才能区分优质库存和滞销库存,预防风险积压;
- 定期盘点清理,才能确保账实相符,让资产高效流转。
这三步,看似朴素,却是库存管理的根基。无论企业大小,掌握好这三点,库存管理就能从混乱走向清晰,从被动走向主动。
/END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