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上传宽度大于 1200px,高度大于 164px 的封面图片
    调整图片尺寸与位置
    滚轮可以放大缩小图片尺寸,按住图片拖动可调整位置,多余的会自动被裁剪掉
取消
徐医许小玉(uid:3162353)
职业资格认证:FCA-FineBI
数据赋能,精益运营:某医院2025年1月运营洞察报告
第一部分:案例实践作品介绍 - 《数据赋能,精益运营:某医院2025年1月运营洞察报告》 一、开篇:从一个痛点开始的故事 大家好,在本次FineBI的案例实践中,我选择分析某医院2025年1月的患者数据。在日常工作中,医院常常面临这样的管理痛点: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里,领导的决策往往依靠经验或滞后的报表,我们无法快速、直观地回答“病源从哪里来?”、“钱花在哪里了?”、“如何既能保障医疗质量又能控制成本?” 这些核心问题。 本次分析,我旨在利用FineBI将冰冷的数字转化为有温度、有深度的商业洞察,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精益运营提供数据支撑。 二、我的分析思路与框架:三步走战略 我的分析构建遵循了清晰的“描述现状-深挖原因-策略建议”的逻辑闭环。 1、全局扫描,描述现状(What):我首先搭建了医院运营的核心指标看板,一目了然地呈现了1月份的入院人数、出院人数、平均住院日、患者地域/年龄分布、总费用及人均费用等,让管理者快速掌握整体经营状况。 2、多维钻取,深挖根源(Why): (1)针对患者来源高度集中(98.9%来自本市)的现象,我通过FineBI的地图和钻取功能,直观展示了病源分布情况,引发关于市场拓展和品牌辐射能力的深度思考。 (2)针对人均费用较高的现象,我通过多层明细和组件联动,拆解到科室层面。发现总费用高的科室(如普外科、骨科)是“流量担当”,而人均费用高的科室(如ICU、神经外科)是“技术高地”,这完全符合医疗规律。同时,饼图清晰揭示了“耗材占比第一”的成本结构问题,将分析焦点引向了成本控制的关键靶点。 3、策略推导,提出建议(How):基于发现,我将分析价值落地为可行性的建议: (1)对外拓展:建议打破地域局限,向周边县市渗透。 (2)对内挖潜:重点加强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,推广临床路径。 (3)未来规划:提出下一步应结合DRG/DIP医保数据做更精准的病种盈亏分析,直指医院未来管理的核心。 三、作品亮点:FineBI赋予我的超能力 1、故事性叙事:我的仪表板不仅仅是指标的堆砌,而是通过布局和引导,讲述了一个“我们发现什么问题-为什么会产生-我们该如何解决”的完整故事。 2、深度钻取洞察:我充分利用了钻取、联动、过滤等功能,让阅读者可以从宏观一路下钻到微观细节,满足了不同层级管理者的阅读需求。 3、可视化表达:我选择了图表类型(如地图、饼图、条形图、KPI指标卡),确保数据以最直观、最有效的方式呈现,做到了“一图胜千言”。 通过这个项目,我真正体验了如何让数据“说话”,数据驱动决策。   第二部分:六周FineBI学业总结--从工具到思维的蜕变 一、我的收获:四项核心能力提升 1、工具掌握能力:从对FineBI的懵懂无知,到熟练运用数据准备、组件设计、仪表板仪表板搭建、公式编写等功能,我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流程。 2、数据分析思维:这是最大的收获。FineBI的学习过程强制我去思考“我为什么要分析这个指标?”、“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?”,从而培养了结构化、业务化的思维模式,而不仅仅是操作一个软件。 3、数据可视化审美:我学会了如何避免“图表垃圾”,如何通过颜色、布局、交互来设计一个既美观又高效、重点突出的数据看板,有效传递信息。 4、业务理解能力:为了做好医院案例,我主动去了解平均住院日、DRG/DIP、耗材管理等医疗行业知识。我认识到,优秀的分析师必须是业务专家,否则分析将是空中楼阁。 二、未来工作规划:数据价值的无限可能 学成之后,我发现自己看工作的视角完全不同了。我规划在未来工作中开展更多有价值的分析: 1、绩效分析:为科室和医生建立基于工作量、效率、质量(如药占比、耗材占比)的多维绩效评价模型。 2、患者流量预测:结合历史数据和季节性因素,预测未来患者流量,辅助人力资源部和临床科室进行排班和床位准备,优化资源配置。 最后,衷心感谢这次学习旅程!它不仅赋予了我一项硬核技能,更打开了一扇用数据驱动决策、创造价值的新世界大门。  
个人成就
内容被浏览161
加入社区183天
返回顶部